天创网
毕业季,即将告别校园的毕业生又到了忙碌的时节。有的已经规划好成长路径,继续深造;有的凭借在校积累创新创业经验,跃跃欲试;有的紧锣密鼓准备,迎接即将到来的新阶段。
一份工作,对“准职场新人”而言既是安身立命的根本,也是走向社会的第一步。完善简历、投递简历,推介自己,参加招聘、笔试面试……走出“象牙塔”,如何转变角色开启下一阶段,事关毕业生切身利益,家庭、学校、社会分外关心。
一段时间以来,不少高校组织形式多样的校企供需对接活动,提升人才供需匹配度,推动毕业生顺利就业、更好择业。其中,不少高校发挥校园招聘主渠道作用,注重汇聚岗位资源、拓宽学生就业空间,努力为毕业生创造更多就业机会。
今年4月,教育部会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、财政部印发《关于做好2025年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工作的通知》,围绕多渠道挖掘就业岗位、全力支持提升就业能力、着力强化就业服务保障、加力营造就业良好环境等,综合运用财税、金融、社会保障等政策,多措并举激发经营主体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的积极性。
学有所成、一展抱负是青年追梦的开端、也是无数家庭的愿望天创网 。
关于就业,青年朋友特别是刚刚走出校园的毕业生,通常会有自己的考量。有的期望从事专业对口的职业,发挥自己多年所学,可以尽快融入工作、尽早进入状态,实现快速成长;有的需要在社会上立足,渴望一份工作自力更生,先就业、再择业;有的则早已将当下的选择嵌入人生成长的路径之中,并付诸行动……专业与职业、生存与就业、当下与长远,不同的考量会驱动毕业生作出不同的选择,但不论基于哪一种考虑,无不需要接受实践的磨砺,然后沉淀、升华。
刚刚走向社会的职场新人,不论主动或是被动,有时候免不了把自己与周围人对比、与理想的状况比、与之前的同学比:单位状况、工作环境、工作内容、福利待遇、发展前景、成长空间、个人感受等。这样的对比,可能会让有些人感到满足,同时也可能会让部分人感到焦虑。的确,以上这些因素是评价一份工作的重要参考。但从长远来看,职场是换了个场域的“成长拉力赛”,每个人的起点都不一样,决定最终结果的不在于起点,而在于日复一日、年复一年流的汗水。
生活中一部分人的经历,兴许更能说明这个道理。把兴趣变成职业,黔东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民族文化创意产业系2022级学生杨美怡,年初凭借所学专业技能拿到自己心仪的公司的offer,眼下正和同事一道将公司的文创鞋销往全国;从嫌弃通渠老爸的“丢脸职业”,到扛起水管成为他的最佳搭档,广东女孩从“资深打工人”变成“掏粪女孩”,“掏粪父女档”展现了劳动者的乐观豁达、自尊自洽,以及自强不息、坚韧前行的另一面。从宿管阿姨到瑜伽老师,退休人员孔银梅在半年时间里,一口气考取了全国健身教练资格证、普拉提瑜伽等17个专业证书,来到贵州盛华职业学院“跨界”上课,收获学生们的喜爱和尊敬。
作决定作选择,事遂人愿自然最好,但现实中更常见的情况就是:自己想要的,未必适合当下的自己;只有经过实践的洗礼,校准自己的定位,才能实现更好的成长。而以上这些“过来人”的经历也表明,“成长拉力赛”更需要有足够的耐心、韧劲,对事物有足够的热爱,才能从容应对成长道路上各种问题与挑战,保持长久的专注、热情与信心。
青春是充满希望的。经过十几年寒窗苦读、接受系统专业教育和实践锻炼,大家视野开阔、思维活跃,理论功底扎实,假以时日在实践锻造的熔炉中淬炼成钢,必将大有可为、大有作为。今天,“劳动更有价值,劳动者更有尊严”日益成为社会共识。迎来人生新阶段,毕业生走出“象牙塔”需要“转过身”,及时调整心态、状态,重整行装再出发,积极投身火热实践,在需要的地方发光发热、担当作为、无私奉献,精彩诠释青春的责任与价值。
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评论员 李海钦
编辑 金妮
二审 伍少安
三审 蒋叶俊天创网
秦安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